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8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83篇
安全科学   337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297篇
综合类   1888篇
基础理论   38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147篇
社会与环境   227篇
灾害及防治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recently enacted federal law, the ‘Prenatally and Postnatally Diagnosed Conditions Awareness Act’ (United States Public Law 110–374) seeks to improve opportunities for parents and pregnant women to anticipate and understand the likely life course of children born with Down syndrome and other (unspecified) conditions. The law is in part a response to the continued growth of prenatal screening and testing. For example,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ractice Bulletin 77 recommends that ‘Screening and invasive diagnos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 be available to all women who present for prenatal care before 20 weeks of gestation regardless of maternal age.’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ticipate an era in which the scope of prenatal screening and testing will be much larger than it is today. Inevitably, more women will find themselves facing the hard question of whether to continue or end a pregnancy in which a fetus has been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abnormality. While the new federal law is not likely to have a major impact on obstetric practice, it may be a harbinger of renewed wide-scale public debate concerning the ethics of prenatal screening.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海河流域土壤中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海河流域土壤中碳及其形态含量的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平与垂直分布规律,普遍具有表层含量高于下层含量的垂直分布,盐化湖士>潮土>褐土含量的水平分耵特点;并探讨了影响其含量的地貌特征和施肥因素,具有西部丘陵地区含量分散,冲积淤积区元素富积,以及施用农家肥的蔬菜地含量增高的规律;并探讨了各形态间相互制约的相关牲;同时参照其它地区该元素含量,确立本区基本没受人为干扰的含量水平,在此基础上,作出该区土壤中总碳、无机碳、有机碳,有机质含量分布图。为研究本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煤矿环境噪声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长英  吴贞一 《环境科学》1994,15(1):75-78,Ⅴ
参照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在西山官地矿,选择了噪声在50dB(A)以下两类居民区,对16岁上的居民选256名为本次调查对象。监测结果,户外最75dB(A),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在50dB(A)以上的环境下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居民神经系统和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且损伤程度与居住年限有密切关系。神衰阳性率10年以上者,50dB(A)以上34.28%,50dB(A)以下为13.55%。语频听损检出率50d  相似文献   
997.
对地下水中一种染料中间体H酸的污染进行了提取,分离,碱熔融试验,并与已知的污染物进行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对照分析,确定该地下水中棕红色污染物的H酸长期氧化的衍生产物。  相似文献   
998.
黄土高原区煤矿排土场复垦及区域生态恢复示范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资源开发后物生态恢复问题是该区域生态环境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矿排土地复垦及区域环境生态恢复示范工程为实例,研究了在黄土高原资源开发区搞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方法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态恢复的技术关键是在必要的土地处理和工程措施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依不同的立半条件和功能划分,建立与之适应的生态结构模式。该研究中选出了60余种适宜植物种和8种适宜生态结构类型,使其  相似文献   
999.
温度对ABR反应器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工艺处理模拟养猪场废水,考察低温(15±1)℃、中温(35±1)℃、高温(50±1)℃等3个温度条件对ABR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进水COD为2000 mg·L-1的条件下,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ABR系统出水COD、pH、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 VFA)的影响.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对污泥微生物形态、种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最高,保持在96%以上,而低温和高温条件下系统的COD去除率均在70%左右;温度变化对反应器内pH值的影响不大;VFA含量在中温条件下最低,表示反应器运行最稳定;FISH结果显示,中温条件下系统真细菌和古细菌的总相对丰度最高,比低温和高温条件下分别高出12%和27%.  相似文献   
1000.
直接大体积进样,建立生活饮用水中卤氧化物溴酸盐(BrO3-)、亚氯酸盐(ClO2-)、氯酸盐(ClO3-)含量的离子色谱(IC)法。优化的色谱条件为:Metrosep A Supp 7(250 mm)色谱柱配以Metrosep A Supp1保护柱,淋洗液为3.6 mmol/L Na2CO3与1.0 mmol/L NaHCO3;流速为0.6mL/min;进样量为100μL,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方法结果显示:卤氧化物与常见共存阴离子完全分离,标准曲线在(5.0~4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RSD<5.0%),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0.8%~105%之间。按S/N=3,BrO3-、ClO2-、ClO3-的检出限分别为(0.9、0.7、1.0)μg/L。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可与常见阴离子实现同时分析,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合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中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